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导读]“反比”,即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以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例与之比较,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目的,应该说,适量地运用反比亦不是不可量。但如果用得过量,就很可能产生副作用。0 k- E+ q( t0 U' J1 H
应该说“反比”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孩子向榜样学习、看齐,但通常效果却不理想。因为这一“比”往往使孩子失去信心,近而产生逆反心理,“像他这样的有几个,全国恐怕也就这么一两个。”“你怎么不去学他,想当年你也不咋样,恐怕连我都不如!”等等。一旦有了这种心态,榜样的意义就不复存在,甚至会产生条件反射,本能地拒绝学习其他。有的孩子说“别烦我”,恐怕就是这种特定情绪的写照,也是“反比”带来的副作用。
0 c1 k6 v& C! n; L* Q0 s8 T6 x; h1 g# _, j
在媒体上孩子看到与自己同龄的榜样时,大都会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有的还会暗暗对照自己。这时,如果父母能抓住机会,及时地进行启发和诱导,那么,这个榜样就可能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无穷的力量。
, ^: p! K$ y- A! {3 ], f/ x9 c9 }8 o$ V \; O) L
怎样使榜样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作用,力求避免出现副作用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人为地拉大榜样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是要尽量缩短这种距离,让孩子有一种可望而又可及的,觉得可以追上的动机和愿望。比如在电视台的儿童节目里看到一个画画的很好的孩子时,父母不妨这样说:“这画画得真好,不过,我觉得他也不是天生的。如果你认认真真地练上几年,肯定也能达到他这样的水平。”或者说:“孩子,你觉得他的画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待孩子找到答案后再问:“那么,你能不能学习他呢?”反之,恨铁不成钢,带着情绪不适当地运用反比,只能使孩子产生自卑,觉得太遥远,自己根本无法企及,因而索性拒绝学习。 : d3 }; A. E V x( u- v, V
8 p0 m+ X! o2 E6 t" g0 y 父母应学会运用激励机制,让孩子们与榜样看齐,使他们有信心赶上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