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牛 于 2017-6-25 18:50 编辑
5 ^# n+ h7 b& k( s' `, d' t% |# y2 x% s' C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在前不久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学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十一,超过了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
& L4 ?, M- I9 H- D% e9 k/ I0 ?5 V9 ]+ l' d% j" x6 C; n
不过这所令校友叫好、学子骄傲的大学,近日却因为一纸禁令引发不少争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1日报道,南洋理工大学的一家大排档禁止摊位使用任何带中文字样的招牌,只留英文字。
: U# T" s' I& A+ R$ W/ E这家大排档中,大部分摊位都使用中英文结合的招牌。: y" w* L4 c2 H/ E2 R9 _
▲原本,该大排档的12个摊位中,只有2个摊位未印任何中文字样。 而禁令一出,立即引发摊贩和学校师生的抗议。一位摊主向记者表示,多数摊贩对新要求都“敢怒而不敢言”,无法理解更换的必要性,但又害怕和管理层撕破脸。
# S6 b, \/ G: g3 |' u. W很多摊贩觉得,这所学校和中国学生有着很强的纽带关系,为此他们对“去掉中文”的要求感到不满。 禁令出在8月续签合同之前,摊贩们表示,为了不和管理层闹得不开心,只好遵从这一禁令。) e+ ^ J' e t/ m9 n
3 L) e% s% |, _, @! U2 _
1 O/ I: m3 n( I- N& X [0 G▲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摊贩采取贴贴纸、放展示牌的方式,来展示中文菜单。 学生们则表示,撤掉中文是对外籍学者和年长者的不尊重。新加坡的菜肴很本土化,用英文书写常常令人摸不着头脑。而对看惯中文的年长者来说,只有英文的招牌也显得不太友好。
1 I0 v* C9 d9 e! P) `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表示,现在的双语标识就很好啊,用不着撤掉中文。如果撤掉中文,不懂英文的人就只能看图或者向摊贩询问了,这也增加了摊贩的负担。2 y, ]$ a( g: N9 L% j( f
# ^ Q$ W4 f. w" l4 C
此外,还有学生指出,新加坡有多元文化。如果招牌上只用英文,则显得新加坡只注重西方文化。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席,现年69岁的陈声桂向记者表示,南洋理工大学的做法令人“难以接受”。他表示,南洋理工大学所在的这块土地曾是原南洋大学的校址,而南洋大学正是由华人创办的,撤下中文招牌的举动就是“数典忘祖”。; |. E' [% j) g) x
南洋大学创立于1955年,是当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海外的中文高校。这所学校由华人创办,并得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侨的支持。
) j$ t M$ y s9 L$ s/ l后来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并。1981年,在原来南洋大学的校址上,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起来。* P+ k' h) i- @- x: l
2 b/ y2 f$ W/ F8 n5 f5 G▲原南洋大学校门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南洋理工大学大排档撤掉中文招牌,引来了怎样的争议↓↓) C% z [' z5 }$ ]7 _1 M
面对潮水般的质疑,一位大学发言人急忙向记者表示,他们已经责成大排档的第三方管理者作出解释。校方声明,双语在学校摊位上是可以使用的。
& d# m9 A% j& {/ N3 [学校一名教授表示,南洋理工大学会向每个人保证,大排档摊位招牌上可以使用中文,正如会有英文那样,“作为一所世界性的学校,我们要包容多样性,而中国文化也是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社会的组成部分。”
/ d, f1 H$ P" D, e# Y7 n0 b然而,禁用中文的情况并不仅限于这家大排档。南洋理工大学北区大楼广场的一家超市也禁止使用带有中文的宣传牌,甚至不能播放中文歌曲。而争议中的大排档,也位于北区大楼广场。
' N$ ~4 D' m3 D( ^▲南洋理工大学另一北区大排档,所有摊位的主要招牌只有英文。 新加坡地方不大,人口不足600万,却有着四种官方语言——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7 ]* G0 X" \2 h
其中,马来语虽然是国语,会说的人却不多。美国问与答网站Quora上有一名网友表示,新加坡70%的人口并不能流利地说马来语。$ S# ^( }9 l2 P7 m+ Y4 e8 B% w0 r
普通话则因为华裔人口众多,在新加坡非常流行。0 x& K" H7 v p" d4 x1 m
但是在此前,首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决定,削弱普通话在新加坡的地位,将英语作为新加坡的行政语言。6 R2 H2 C6 g! @6 m3 Y
经过他的努力,汉语和英语的地位在新加坡被逆转。
5 O: p4 K* B" n. {; F- U9 ~9 ~6 {, I作为一个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华人的国家,去年的一项调查却显示,新加坡日常使用汉语的人数已经被使用英语的人群数量反超,各种汉语方言的生存处境也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生长在中文环境里的新加坡人放弃了对下一代的中文教育,更多的年轻人甚至嫌弃自己的中文名字。
5 ~5 y+ S+ O0 \& Y* g* f: |5 B对语言的态度,往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开放和包容度。不知新加坡这个与中国有着众多渊源的国家是否会与中国文化渐行渐远呢? L! {: [. J. ^/ G* F7 P* d2 D
( q! h* c, S$ |: I3 a
) C" D9 o4 n O |